【核心提示】
14年前的那个春天,国家科委在中山的土地上划了一个圈。从此一个名叫"健康"的产业在伟人故里中山荡起阵阵春潮。 1994年,国家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经过充分酝酿、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共同创办 "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 ",(又称中山医药基地)。1994 年4 月 27 日,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广东省副省长卢钟鹤、中山市市长汤炳权三方在中山国际酒店正式签订了"关于共同创办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的协议"。自那一天起,中山开启了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城市管理、医疗保障等为主的"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如今,10 多年过去了,这个"国字号"品牌基地不仅提高了我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且成为我市产业走向国际大舞台的新秀。
记忆·1994
中山电话从6位升7位 ●3月3日,自1990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制订 《中山市1991~1995年水利工程防洪达标规划》,先后投入资金3.18 亿元,落实各项措施,使五年规划三年完成。经省水电厅验收,中山成为广东第一个防洪达标市。 ●6月8日,中山市委、市政府分别从旧城区孙文中路174号和91号,迁到东区松苑路1号,在新建成的市委市政府大院挂牌办公。 ●8月28日起,中山市电话号码由6 位升为7位,标志中山邮电通信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峡工程开工 ●2月8日,中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 ●12月14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亲历·1994 中山天生就是发展健康产业的 “中山这个城市能给人一种很轻松的感觉,生活在这里感觉很幸福,健康产业发展正好与中山这座城市的定位相符合。”国家健康基地成长的见证者甘师俊每次从北京来到中山都不由地发出这种感叹。 1994年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管委会成立时,原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司长甘师俊担任副主任。甘师俊告诉记者,当初,他们第一次到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考察时,“虽然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周围还有很多水田,但觉得这里很舒服,基地里面还有一条河,后面还有山,环境真的很美,视野很开阔,后来我们就决定了下来……”
记者:国家科委当时计划筹建国家级的健康产业基地是出于何种考虑? 甘师俊:国家健康基地的成立背景可以用 “受命于危难之时”来形容。上世纪90年代初谈判中美知识产权,内容也涉及医药专利问题。对话进行得很艰巨,谈判的结果,是修改了我国专利法中关于化合物生产和保护的条款。一直以来,我国的药品都以仿制为主,修改前的国家专利法相关条款也与国际有较大距离。谈判结束后虽然有十多年的宽限期,但原创新药的问题终于摆上了议事日程。经过不断汇集、整理各路专家的意见,计划在全国建立两个现代医药生产基地。北方城市建一个,主要针对上游产业,以医药研发为主;在南方城市建一个,主要以研发和生产基地为主,除了医药外,还可以发展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多方面,综合性地发展健康科技产业。
记者:一开始就选择了中山吗?中山哪一方面打动了国家科委? 甘师俊:呵呵。中山的环境是不错的,除了地理上的便利之外,在生态、社会建设方面都挺吸引人。我们当时计划一个放在上海,一个放在广东省。在广东,我们也到过珠海、深圳等城市考察,按理说,这些城市的优势要强过中山,但这些城市给人的感觉太“闹”。中山面向港澳、又有实施国家火炬计划的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位置不错、市场经济比较发达,而且我们觉得,中山是一个很“平和”的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除了这些客观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中山市领导层对发展高科技产业十分支持,改革开放的意识也很强,对提升产业水平有一种共识。我们综合了各种条件之后,最后确定放在中山。
记者:最初国家健康基地是放在了南区,后来怎么又搬到火炬区去的? 甘师俊:当时,规划中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位于中山市南区树涌村、沙田村一带,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除了享受与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同等的优惠政策外,国内企业在基地设厂所生产的产品还可直接走向国际市场,并被列入国家级新产品,享有国家级新产品的优惠政策。但后来在南区进行实地规划时发现,那里并不适合发展健康产业。 后来在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考察时,发现这里地理条件非常好,有横门水道,河流众多,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视野很开阔,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们认为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发展健康产业。而且当时国家级的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也如火如荼,国家健康基地完全可以和国家级高新区联成一片,这样容易在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形成聚集。而且这里又有中山港码头,去香港、澳门也很方便。可以说,这个地方发展健康产业是最好不过了。
观潮·1994
“巢”已筑好就等凤凰来
1994年,中山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1990年创建的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正进入建设的新时期,一批高科技人才、项目正向中山聚集。此时,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的创办正是“锦上添花”。 国家健康产业基地总监梁兆华告诉记者,1994年正式成立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属于国内首创,至1996年上海才建国内第二个基地,极富挑战性。成立当年,国家科委、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三方联合组成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当时的市长亲自担任,业务领导机构是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中山国家健康基地总公司则是实施执行机构。可以说,对健康产业发展是相当重视的。 此外,从中央到地方,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关键上,都制定了详细的相应政策条文。如凡到基地办工厂的企业,经论证和筛选,优先办理生产企业和合格证、许可证、营业执照的“三证”;手续简便,几天就可办妥等。优惠政策涉及面广而且详细实惠,共有十五条之多。 梁兆华说,当时优惠政策是诱人的,但对项目的要求标准也是较高的,制定了相应的详细条文款项。可以说,基地软件的“巢”已筑好,就等凤凰来。 1995年初,香港雅柏药业有限公司到国家健康产业基地考察时,国家健康基地周边还是一片香蕉地。但到当年10月30日,国家健康基地三项工程奠基,中山雅柏药业公司由香港国际公司兴办,贝尔康药业公司由中山南光实业集团公司、武汉东湖生物技术公司和中山火炬开发区二洲管理区合办,中山治德实业公司扩建工程由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总公司兴办。一年多的时间里,十几家企业与基地签了约,成为进入国家健康基地的“先头部队”。 梁兆华说,中山作为“联合国人居奖”健康型城市和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优美的生态环境等与 “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不谋而合。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创新的“三个适宜”和谐社会战略目标,也就意味着在产业方面必须从“低处”往“高处”走,不在低端拼资源、拼环境,而是跃上高端拼高技术、高附加值、高产出,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新路。健康产业的发展除了为中山产业发展提供又一支撑外,同时也为中山在城市建设、医疗保障、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飞越·1994
从"零"起步到新兴支柱产业 如今,只要说起健康产业,外界很容易就会想到中山,健康产业已成为了中山一张响亮的"产业名片"。 正如,梁兆华所说,健康产业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中山选择了健康产业就好比拥有了一把产业的"金钥匙",为中山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开了一扇思想的窗口。 "1994年之前,中山的医药企业只有三才、沙溪制药厂、石岐制药厂等五六家医药企业。"梁兆华一边说着企业的名字,一边数着手指头。 零星的几家企业构成了中山当时健康产业的规模,然而10多年过去了,我市健康产业的"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国家健康基地在"零"的起点上实现跨越。2007年底健康基地内已进驻健康科技企业144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占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工业总产值的48.5%。健康产业如今已成为中山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在国家健康基地的带动下,我市健康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健康科技产业共有企业249家,其中规模以上108家,共有34家企业获得药品或食品GMP 认证,9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六大板块合计工业总产值达231亿元。山德士、曼秀雷敦、完美、中智药业、三才医药、欧亚包装、九州通……这些与健康产业相关的企业如雷贯耳。我市围绕着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包装、销售和信息交流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2008年11月7日,国家健康基地被选定为全省唯一的省市共建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省经贸委和中山市政府在未来3年将各自拿出5000万元,支持基地发展。这一共建计划必然推动中山又一新兴产业崛起。"梁兆华告诉记者,到2012年,我市将实现健康科技产业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形成中西药、保健品与健康食品、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医药包装材料等多个产业群。我市致力将健康产业打造成为中山的新兴产业和又一支柱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药、健康、保健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市委常委、火炬开发区党委书记冯梳胜说,目前火炬区对健康产业的发展有了清晰的思路。现有的国家健康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中国化妆品之都三大板块,加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这个财智平台,健康产业已拥了"四驾马车",相信我市健康产业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