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至18日在中山举行的第十三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8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上,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中国科学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彼得·阿格雷……数十位国内外医药、医疗行业顶级专家、企业家集聚,掀起全球视野下技术和产业合作的头脑风暴。 除了头脑风暴,本次论坛还见证了一批优质健康医疗项目落户中山,世界500强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与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建设共享开放实验室;来自香港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的17个优质健康医药类项目,将集中入驻香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在国家健康基地建立的中山创新平台。 趋势——高端论坛撬动顶级创新资源 中山论坛秘书长任德权在致辞中表示,12年来,中山论坛不断为中国健康产业的创新、中国医疗事业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论坛上还展示了大量的前沿医学科学技术,涌现出杰出的医药医疗事业开创者和创新者,为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健康产业、医学技术的复苏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梳理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集聚国内外顶级健康医疗资源的“中山论坛”和“颁奖大会”,逐步成为中国健康医学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见证中山医学事业和健康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一坛一奖”也在不断提升中山的城市知名度和产业影响力,行业资源不断向中山汇集。 今年的中山论坛规格更高、影响力更大。除了邀请到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长及十余名院士之外,活动期间举办的分论坛和对接活动,也代表了国内健康医疗产业的最新技术动向。如医药创新与城市发展国际论坛、模拟医学产业发展高端圆桌会议、MAH·2018生物医药CDMO/CMO高峰论坛、生物医药孵化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病理学科发展研讨会、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暨产教融合基地(德创智谷)开园仪式、骨关节炎阶梯治疗医学论坛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外顶级专家、企业参与,创新资源充分流动。就在MAH·2018生物医药CDMO/CMO论坛上,世界500强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与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建设共享开放实验室,有意将生物医药CMO、CDMO平台引入中山。在生物医药孵化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包括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产业化、抗体偶联药物研发、聚合物基纳米银高效抗菌剂研制及产业化等一批来自香港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的17个优质健康医药类项目,也集中入驻香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在国家健康基地建立的中山创新平台。 火炬区管委会与世界500强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签约 火炬健康产业基金正式揭牌 建议——发挥优势提高产业“辐射力” 此次受邀来到中山的国内外专家,在这次论坛上就如何更高质量地促进中山健康产业和医疗事业发展带来了许多“干货”。在“医药创新与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医学科学发展对人类健康及中国建设健康中国的影响”与“大湾区机遇下中山城市发展及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两个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其间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的建议。 诺华制药负责人陈小晶对中山的创新生态环境尤为关注:“中山的创新生态环境提升以后,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愿意来到中山投资,同时将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带到这里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关注中山,也会带动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进入中山。” 来自日本东京经济大学的教授周牧之提到了“辐射力”这个词。“‘辐射力’是指城市的某个产业发展对这个城市以外的地区进行服务的能力。”他指出,未来,如何将过去以医院为核心的医疗体系,转变成以个人为核心的医疗体系,是值得中山思考的问题。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中央医院原院长土屋了介则把关注点放在了传统产业与现代医疗创新的关联上:“举个例子,尽管柯达公司不存在了,但是它的业务依然服务于市场,它已经从一家生产胶卷的企业变成了一家医疗服务和医疗制药的创新公司。”他表示,中山有着很好的产业基础,发展健康产业,也要适时从传统的思维里跳出思考,使优秀的传统企业能够找到新的创新点。 彼得·阿格雷则注重“防患于未然”,他从疾病防控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建议中山将疾病预防放在首位,培养市民持久的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治疗专家郝希山阐释了当下医药融合发展的理念,他就此对中山建言:“在考虑创新药的同时,应该更多地结合研究型医疗机构、企业,进而发展成一个战略性融合的集群。”他希望,中山未来能够结合国际经验,走出先进的融合之路,推动大湾区健康事业的大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届吴阶平医学奖获得者陈香美关注医药民营企业的发展。她希望,中山能够营造更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同时注重生物制药、临床医学等领域人才的培养,搭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平台。希望民营医药企业能够在这里打出自己的品牌。陈香美认为,中山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质控方面做得比较好,希望以中山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依托,在这里打造一个诊疗、管理肾脏病或慢性病的高端一体化中心,进而辐射全国。 声音: 关键要高瞻远瞩向前看。我认为目前这里已经具备一切条件,这里有很好的领导决策层和大批优秀的青年学生,我们要把希望放在下一代,期待有更好的成果和成绩。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彼得·阿格雷 推动中山创新发展的关键,还是要依靠一流的人才、科研院所和大学。 ——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 希望中山医疗技术与医疗科技的创新,能够与医疗体系建设和医疗保障工作平衡发展。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原局长、中国香港医疗卫生学会会长高永文 我希望今后当我们为投资创新和技术做决策时,能够考虑到我们的创新和技术资源能够抵达那些最需要他们的人。 ——世界银行健康、营养与人口全球实践局全球卫生服务主任米奇·乔普拉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大湾区 大健康 大机遇”,我相信后面就更需要“大合作”。借助大湾区内的合作,我们今后与中山的合作将会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已经与中山达成很多共识,澳门科技大学正在加紧在中山板芙镇建立新校区,我们期待彼此更加深化的合作。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 创新支持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中山将为建设创新中山、健康中山,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作出自己的担当。 ——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 |